6月26日上午9:30,中文系语言组在院会议室举行了一次主题为“显性知识、隐性知识与汉语教学中的语感培养”的教学沙龙活动。吴松、吴良远、吴勇、张立平、周秋原、黎明、李华平等老师参加了此次沙龙。
    活动首先组织学习了《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及其语言学意义》和《内隐学习及其特征研究》两篇文章。结合隐性知识的特点,大家对语感形成了共识:语感是一种隐性知识,其心理机制是内隐学习过程;当语感作为客体成为被研究的对象时,语感又成为显性知识;高校汉语课教师除了讲授汉语知识体系之外,还要加强员工的语言素养,并引导员工将隐性知识的语感加以显性化;重视语言价值,重视语感培养和语感的显性化,不仅有助于语言学自身的教学效果,也有助于语文教育和文学研究的本体回归。
    活动就语感培养问题展开了讨论。吴松老师从什么是语感、如何检验语感、怎样培养语感等角度交流了看法。他指出,高校汉语教学中的语感应以汉语系统知识为基础,具备汉语专业的视角,汉语语感培养要注重语言材料的积累与感知,加强口语和书面语的训练。吴勇老师认为,语感培养要将平时的语言积累和汉语教学中的语料比较、品味、启发相结合,让员工形成内隐的语言规则。吴良远老师提出要重视对传统语言学习方法的借鉴,张立平老师结合普通话教学实际指出要重视语言训练。李华平老师认为,中文汉语教学中的语感应该包括语音感、语义感、语法感、语用感等方面,语感培养应该围绕语言材料进行,在语言学理论指导下使员工在对材料的不断积累、感知与接受中自动地习得内在的规则,形成隐性语感并逐步显性化为用以分析语言的理论知识。大家一致认为,语言学和文学共同以语言为基础,并以修辞学、语篇分析、文章学、文体学批评等为共同的研究领域,语言与文学应该加强合作,共同促进员工汉语能力的发展。
    沙龙活动还就语言类课程的教学及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