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梁淑仪,摄影 金松 李佳颖)2019年9月21日晚7点,威廉希尔中文官方网站人文讲坛第86讲之“沈从文的乡下人理想与《边城》中翠翠的命运”在威廉希尔中文官方网站东校区12教405报告厅成功开讲。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王攸欣教授担任本次主讲嘉宾,参与本次活动的有省社科联科普部朱京阳主任、省图书馆饶学峰主任、荆州市图书馆孙品燕馆长、李华副馆长、岳丽主任等领导,威廉希尔中文官方网站师生以及荆州市的文学爱好者近400人。本次讲坛由文学院副经理李征宇老师主持。
在本次讲坛上,王教授以文员工存论和新文化观,分析展示沈从文创作《边城》的文员工存状态和人性思考深度,同时显示沈从文自己的人生历程与《边城》书写的相关性。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原本表现理想人性的《边城》为何变成与故事叙事逻辑相悖的悲剧结尾?
“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素朴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这是作家沈从文给读者的解答。而王教授从作家沈从文的成长经历、性格心理和文学、学术成就,为我们拨开了这层迷雾。并告诫在座同学们分析作品时不能简单从作品的字面去理解,而应从作家自身出发,以作家的身份去解读作品。
“我实在是个乡下人”,身为城里人的沈从文为何一直以乡下人自称?新疑问的抛出将讲座提升到新的高度。“乡下”本是与城市相对而言的,而这里的“乡下”已超越了原有的意义而包裹着人性的内容。王教授告诉我们这是沈从文最初提出“乡下人”概念的深层内涵。“乡下人”不仅是沈从文一生难以割舍的情结和自我认同,更是沈从文为人为文有意与喧嚣的俗世保持距离的一种文化选择与文化姿态。
接下来,王教授从《边城》主要角色形象出发,为我们进一步解读了沈从文关于乡下人人性理想的看法。有着少女的性别特征与清纯个性的翠翠代表着人性本真,表现作者对湘西人淳朴善良的状态感到亲切,温爱;而另一方面,对翠翠前途未仆的命运的书写,把沈从文的生存体验和人生思考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显示出来。他虽然意识到这种淳朴状态与现实的距离,以及面对复杂生存处境时的无力感,但却有意隐藏。王教授的精彩分享赢得了在座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报告会上,王教授还与现场观众进行了积极的互动。来自文学院的汤芳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在文本解读中,如何协调作家自身、读者本身以及文本本身这三者的关系”。王教授首先肯定了问题的专业性,并提醒现场同学们解读作品时不应拘泥于某一特定形式,应在文本解读的同时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调整,从而丰富自己、发展自己。
王教授还就中国史专业研究生谢圣心提出的关于“沈从文的作品是否是他当时所处社会的反映”进行详细的解答。王教授从文本的四个要素进行分析,告诉同学们文学作品反映的世界既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显示的世界,又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显示的世界。
据悉,本次活动由威廉希尔中文官方网站文学院主办,由荆州市图书馆及湖北省社科普及教育(荆州)基地承办。会后,李征宇老师讲道:“从民国一直延续到现今,沈从文的人生经历、小说创作、爱恨情仇、乡土情结,说不尽道不完,魅力无尽。通过王老师的解读,对沈从文有了新的认知,也对《边城》有了新的理解。”